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吉安网  >  首页 > 新利188 >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新利188网站"十一"黄金周道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44亿人次

  

席大大强调,中方愿意同南非继续在多边领域加强协调和配合,新利188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方将同非洲国家一道共同办好将在南非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与工程类人才供不应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缺乏了解,工科人才对工程类岗位的兴趣下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齐骥说,学生们只有在毕业找工作这有限的时间里去了解一些企业信息,由于缺乏交流的平台,多数人对所要从事的行业、企业并不了解。“我很迷茫,不知道现在学这些东西,以后在企业能做什么,特别需要人能指点告诉我以后发展方向如何。”

“海上联合—2014”中俄参演官兵互相参观对方舰艇见闻居有所安,新市民才能在城里落地生根。房子不必很大很好,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但实现这个心愿,挺难。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会议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就是鼓励、吸引农民工在城里买房、租房。 新市民在城里居住现状如何?他们购房的意愿是否强烈?要在城里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港湾”还有哪些有形、无形的障碍?请看人民日报记者的调查。 “只有攒不够的钱,没有吃不了的苦”,免费的集装箱房、隔板房虽然条件艰苦,很多农民工却选择住在这里 1月22日上午8点,南京市栖霞区仙林湖小学工地旁的集装箱房里,费师傅已经煮好了面条,等工友起床吃早饭。记者轻敲开一扇房门,一股夹杂着体味的热气从门缝窜了出来。 “集装箱房有空调,不会热着冻着,不过一间屋住两个人,空气还是不新鲜。”住在这里的许广兴告诉记者,他每天能挣220元,对目前的住宿条件比较满意。“施工时间短,两三个月就结束,到时候用车拖走集装箱,这比搭工棚方便多了。”他说。 被问及如何洗澡、去哪里上厕所,许广兴有些不好意思地指着不远处用塑料布围着的地方说:“现在就搭了一个简易厕所,过些日子会有冲水的厕所。洗澡是在集装箱里,有太阳能热水器。这条件比前些年出来打工时强多了。” 栖霞区金地湖城艺境建筑工地旁的隔板房里,有杨天成和妻子方玉芝的“家”。11点,杨天成从工地回来,因为天冷,他的鼻涕和灰尘已经糊在了一起。去公共水房打了热水洗完脸,老杨出去买饭。“这里没食堂,去外面的小店买。” 一份面筋炒肉5块钱,两份米饭2块钱,屋里没有饭桌,妻子下班回来两人就坐在床边,把菜放在椅子上,开始吃午饭。 杨天成来自湖北襄阳。“我们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供孩子念书、结婚,预备自己养老。只有攒不够的钱,没有吃不了的苦,别的方面能省就省呗。”杨天成说,现在住的隔板房虽然没有空调,做不了饭,澡堂子也四壁漏风,但这些都能将就。“已经挺好的了,还免费给我一间夫妻房。就这,一个月也要花1000多块呢。” 谢祥宏、黄小青夫妇来自江西,丈夫是装修工,妻子则是家庭主妇。“17年前刚来南京的时候,我俩就住在工地上,吃了很多苦。后来有了孩子,就开始租房子住。” 黄小青夫妇为了孩子上学,搬了好几次家。现在他们一家人住在一幢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楼房里。进出小区的路很窄,两边都是小摊杂货店。黄小青的家在4楼,两室两厅的房子共有60平方米左右。客厅不大,挤得满满当当,一个小桌子上摆满了孩子的作业本和书。“老大已经读高一,闺女上小学三年级。房间小、不隔音,一个孩子听英语录音,另一个就嚷嚷。”黄小青说。 房价持续上涨,那些学历低、收入不稳定又拖家带口的人,并没对定居大城市抱有太多希望 “如果不买房子,自己始终不属于这个城市”——采访中,很多新市民认为,拥有一套房子,是他们在城市辛苦打拼的目的。 在南京某工地做管理工作的李晨光今年27岁,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又怀了二胎,在徐州市娘家养胎。“两个姐姐都在南京工作,要是我有房子,就能把父母接来,一大家子就团圆了。”在李晨光关于小家庭、大家族未来的规划中,房子不可或缺。 “以前我俩觉得租房住就行,2013年孩子出生后,必须得考虑买房的事儿了。”黄萍和丈夫的户口都在山东老家,想让孩子获得南京户籍,入读当地的公办小学,买房子是唯一现实可行的途径。“为了孩子豁出去了。再说现在房价涨得厉害,早买比晚买划算。” “再苦也要留下来,找个丈夫、生儿育女。”25岁的袁驰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来南京一年,她就喜欢上这个城市。“每次走过大街小巷,看到那么多居民楼的窗户亮着灯,我就想,什么时候有我一间房就好了。”小袁说,她经常在心里“装修”自己的房子、摆放家具。 记者发现,像袁驰这类“城漂族”,年轻、有学历、有份稳定收入,在他们心中,自己就是新南京人了,虽然眼下生活漂泊,总有一天能在大城市定居下来。而那些学历低、收入不稳定又拖家带口的人,并没对定居大城市抱有太多希望。 不管想不想买房,真正能在大城市“买得起、住得下”的农民工和“城漂族”并不多: ——房价只涨不跌,高得“踮脚都够不着”,许多农民工认为城里的房买不起、不值得。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分别环比再涨1.2%和0.9%,也是自2015年3月以来的第十个“双涨”。 1月19日开始,南京急剧降温;23日,大雪纷飞。隔板房里没有空调,很多人都离开了,可杨天成还得等。“说好每人每天110元,但现在每个月只发1500元的生活费,还有一半的工资在老板手里。收入这么低,在南京肯定买不起房。”杨天成说,现在襄阳市区的房价每平方米也5000多元,对他夫妻俩来说仍属于“踮着脚都够不着”的价位。“城里娃毕业后想买房,家里还能给凑个首付,我们有啥?在大城市这点收入不够开销的。”他说。 柏师傅在南京一处工地当管理员,家在南京城郊。几年前,他在南京市区买了房子。“现在村里盖得好好的房子空着,又欠着银行100多万元的债。如果不在城里买这套房子,有这100万元,我这辈子过得挺舒坦。”他觉得,市郊农民非要到城里买房,大都出于攀比心理。“买不起硬买,自己辛苦自己后悔。私下里聊,都说不值得。” 袁驰目前在培训机构工作。在老家亲友眼中,她算是生活体面的“白领”。事实上,以她的收入,在南京生活仍需要精打细算。她给记者看了月度开销明细:收入4000元,支出3394元,本月结余606元。 “我跟别人合租的两居室,连水电费一个月不到1000元。每天上班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周边环境也不好,人员混杂,我一个女孩子下班晚了挺害怕。”袁驰说,租住在这儿,就是图房租便宜。“市中心那边的房子,房龄四五十年的一间也得每月1500元,好一点少说2000元。交了房租,日子可就难过了,只能整月吃泡面。”袁驰说。 “我们也不会一直租房子待下去,现在的租金是每个月1800元,已经是我们能负担的极限,再涨就顶不住了。户口不在这儿,看病养老,新农保、新农合都在老家,转不过来。”黄小青和丈夫打算等儿子考上大学,全家就搬回江西老家,毕竟农村和县城生活成本低。 对李晨光来说,家人拼凑一点,三四十万元的首付勉强付得起,但办按揭贷款非常难。“银行说我工作不稳定,又没有缴过社保,不给贷。”李晨光说,他理解银行对农民工购房贷款放贷谨慎的原因,“我们流动性大,贷款风险较高,银行在后续管理方面有很多麻烦。可是如果没有贷款支持,市民买房都很困难,更别说我们农民了。” 银行商贷走不通,公积金贷款行不行?记者了解到,很多城市在公积金贷款方面,都做了如下规定:具有稳定就业的借款人申请公积金贷款前连续六个月(含)以上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虽然有“政策窗口”,但对工作不稳定、无法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来说,申请到贷款的希望依然很渺茫。李晨光说:“没交过公积金,怎么可能贷得到公积金贷款呢?” “商贷渠道不畅,公积金有政策但无法受惠,根本原因还是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何雨博士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想买房的农民工要尽可能找份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保部门要加强五险一金的收缴,以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 采访中,很多想在城里买房的农民工都提到,他们在老家有很宽敞的住宅,宅基地面积也很大,目前空着非常可惜。“如果能够自由买卖、抵押贷款,老家的大院子、三层楼,能抵得上南京城里的两居室吗?”杨天成跟记者打趣。 为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国务院于2015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在防范风险、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这个政策里有个‘死结’:在目前承包权和宅基地权无法交易的情况下,用来抵押的‘两权’对于银行都是没有用处的资产。”据何雨了解,银行对此反应并不积极。“如果你是银行,贷款给农民,他还不上钱时,农村土地和房子的所有权又不能转移,你拿着农民抵押的土地和房子又能怎么办?” “此外,还应改变目前养老、医疗等财政补贴划拨地方财政的做法,让这些‘权益’跟户籍分离,都补到‘人头’上,能钱随人转,让那些在城里租房的新市民,也能和‘老市民’一样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这是改善新市民心理预期,把他们留在城市的可行措施,也是活跃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现实手段。”何雨说。

未来十五年,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中长期目标如何实现?记者采访了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对此进行梳理。 【战略规划】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解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指出,规划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方便患者就医,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通过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来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常见病的服务能力。”于文明说,增加中医院服务供给,保障患者需求,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战略规划】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等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中医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所长李宗友说,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是通过养神健体、合理膳食、谨慎起居等方法促进身心健康,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这种理念和方式能够实现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不生大病的目标,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 【战略规划】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中药药性理论。 【解读】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和健康养生的理论、技术、知识和方法。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翻阅数十本古医籍,终于从《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看来,中医药学术和经验的继承与中医药临床和学术的创新,必须并重并举。“要创新中医药的继承思路和发展思路。创新中医药继承的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中医药想更好得到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水平科技创新、创新体制机制、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在中医药行业领域,要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争取在提高临床疗效、学术水平等方面通过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的有机结合,得到更好发展和提升。”他说。 【解读】据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诊所已达10万多家,针灸师超过3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5万人。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和地区主管机构签订含有中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达85个。 “规划纲要提出,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海外制约中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这对我们中药企业走出去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天士力控股集团生产制造事业群首席执行官叶正良说,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正在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注册和研究体系,中药国际化将带动更多现代中药产品走向世界。 【战略规划】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解读】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仅在于营造氛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传播,让民众真正理解和认同。 据了解,北京有4个区县的35所中小学教授中医药文化知识。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东城宏志中学选择对中医药感兴趣的学生,设立“高中杏林试验班”,从高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2014年杏林试验班28人本科率达到90%,共有3人考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非常好。中国传统文化弱化,逐步失去了中医药存在的文化环境。应该让百姓更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中医药才有传承和发扬的根基。(参与记者:李亚红、胡浩)

相关稿件
· 专访:乌兹别克斯坦是丝路经济带建设重要参与方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全国人大与韩国国会举行定期交流机制第九次会议
·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中国投票权为39.95%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新利188公积金新政策“利好”百姓 多项举措缓解购房之困
  本网专稿
·局部强降雨致广东个别中小河流水位超警戒
·广西:强降雨致45万人受灾 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
·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俞正声主持
·席大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权威发布
·新利188全国人大常委会创新立法调研记实
·达沃斯进入"中国时间" 全球关注"中国方案"
·我国“蓝色经济”快速增长总值近6万亿元
·“光明援藏”让3万余名西藏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区县新闻
·新利188天津港爆炸区域土壤治理方案基本确定 事故善后处置工作持续展开
·新全球视野下的二战胜利纪念
·加快结构调整 携手促进增长
·李大大与意大利总理伦齐共同会见中意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及企业家代表
金黔在线网
天涯国际观察
国际在线婚嫁
网站地图